涡摸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明末之力挽狂澜在线阅读 - 第五百八十五章惶恐不安

第五百八十五章惶恐不安

    次日上午,在千里之外的京师……

    街道上的积雪已慢慢消融,和煦的春风温柔地吹进建极殿内,金色的朝阳也慷慨地将温暖的日光倾泻了进来,然而这些都无法抚慰到崇祯皇帝如今脆弱受伤的心灵。

    他现在就像一只落入陷阱的受伤野兽般,惊恐而又徒劳地挣扎着,等待着不知潜伏在那里的强大敌人不可测算的攻击。

    这种感觉让人绝望。

    建极殿内,人头攒动,六部尚书、侍郎齐齐到场,更有一些武勋和权贵今日也来到此地,实在是清军此次行动搞得太大,说是几乎动摇国本也不为过,崇祯这才会召集他们齐齐到场,希望能商议出一个有效的章程出来。

    看着底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崇祯却感觉到了寂寞和孤独,这么多人里面,真正能为自己分忧的几乎是一个都无,礼部尚书杨嗣昌勉强算是一个。

    卢象升也是一个能为君王分忧之人,可惜他已经死了,此外还有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不过他们还在增援京师的途中,并未到达,他们手下的秦军虽然锋锐,对上流贼屡战屡胜,但能否击败强大的清军,就连洪承畴自己心中都没有谱。

    毕竟卢象升对流贼也是鲜有败绩,却轻易被清军包围歼灭。

    自从登基以来,朕就没有过上哪怕是一天的好日子,时至今日,朕的这个天下,已经越来越像个笑话了,崇祯皇帝有些心酸地想道。

    自清军入侵以来,朝局更是日益混乱,乱象频出,上至崇祯,下至群臣,俱是瞠目结舌,束手无策。

    先是主持兵事的三人,杨嗣昌,卢象升,高起潜意见不一,各行其是,引得崇祯大发雷霆,一时恼怒之下,便剥夺了卢象升的总督天下兵马之权,降为兵部右侍郎。

    眼看朝局如此颓败,一时激愤,首辅刘宇亮站了出来,自请去前线督师。

    崇祯当即是喜出望外,宛若落水之人突然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高兴之下,当即很是奖赏了一番,随后命他取代卢象升,总督天下兵马。

    然而刘宇亮不过是个文官,他哪会打仗啊?他所想的,不过是去前线督查,替皇上查探虚实而已,也就是说,他想做监军的任务,如今崇祯命他总督天下兵马,他立即便慌了神。

    皇上不懂兵,瞎指挥,但杨嗣昌多少懂一点,他也知道刘宇亮难当大任,于是便找来刘宇亮与次辅薛国观商议,最后商议的结果,依旧是刘宇亮总督,不过具体兵马的指挥权交给卢象升。

    于是便由杨嗣昌上奏崇祯,把三个人商议的结果禀告给了崇祯,依旧是卢象升领兵,刘宇亮则负责督查天下援兵,崇祯大笔一挥,准了。

    结果随后不久,上了清军当的卢象升带领天雄军,在巨鹿县遭到清军主力的包围,兵败身死,随着卢象升的败亡,高起潜率领的关宁军也跟着兵败如山倒,轻易被清军击溃,这样一来,前线总指挥的担子又落到了刘宇亮头上。

    可刘宇亮实在不是领军的料子,听闻卢象升战死,他当即就吓得肝胆俱裂,接下来这半个多月的时间内,他一直在河北保定和晋州之间磨磨蹭蹭,迟迟不去前线担负起指挥之责,要知道,这个时候清军可是在围攻济南呢。

    刘宇亮不去山东,原本就处于劣势的明军更是群龙无首,人人都是战战兢兢只图自保为上,原本不多的兵力更是无法集中起来,形成有效的战力,只能各自据守一城,眼睁睁看着清军包围济南,至此山东形势已是一片糜烂。

    事到如今,崇祯依旧对前线的真实形势所知不多,刘宇亮上奏说他正在晋州指挥战斗,崇祯居然也信了,晋州到济南六百多里地,又没有无线电和电话,战场形势瞬间万变,刘宇亮怎么指挥?

    各种奏折雪片般地飞往崇祯的案头,上奏的人或是能力有限,或是敷衍塞责,又加上皇太极派遣小股部队到处佯攻,对明军实行战术欺骗,各地传来的种种真真假假的情报搅得崇祯和杨嗣昌的头脑犹如浆糊一般,宛若雾里看花一般,看不清楚战场上的真实情况。

    但他们也知道形势越来越严峻,己方几乎是节节败退,而清军则是连战连捷势不可挡。

    于是在杨嗣昌的提一下,崇祯也顾不得剿匪的事宜了,急招洪承畴,孙传庭率领手下秦兵速来勤王,这也导致了其后李自成的死灰复燃。

    殿下的群臣都是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这个时候,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尤其不能慌乱,崇祯强行压抑心神,阴冷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中众人,最终停留在了礼部尚书杨嗣昌的身上。

    “杨卿,前方战局形势如何?”

    杨嗣昌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兵部尚书张阁老身体越发的衰弱,已经卧床不起很长时间了,如今朝中主持兵事的,便是他,如果说刘宇亮是大明王朝的前线总指挥,杨嗣昌就是后方总指挥,总策划。

    “启禀皇上,高起潜所部如今驻扎临清,颜继祖率三千士卒镇守德州,山东总兵倪宠,剿援总兵祖宽在滨州,如今正与包围济南府的鞑子形成对峙之势。”杨嗣昌低着头,额头上不断地渗出细小的汗珠。

    “德王正在济南,城里如今只有一千士卒,张秉文已经给朕送来两封求援信了,为何这些人不速速增援济南?却要分兵处处把守?”崇祯皱着眉头,很是不满。

    “皇上有所不知,清军势大,急切难敌,我军势弱,例如颜继祖大人那里,只有三千人,敌军足有十数万之多,如何能敌?贸然出击难以取胜,为今之计只有以守为主,待到洪大人、孙大人的秦军来到,集合大军,方能为济南城解围。”这些话也都是这几人的原话,各个都推脱自己实力不济,无法抗衡清军,不能增援济南。

    “更何况,德州,临清,滨州三个地点也暗暗封堵住了鞑子北上的路径,使得鞑子短期内无法威胁京师。”杨嗣昌继续说道。

    这就有点想当然了,这不过是粉饰太平,给自家脸上贴金的一种行为,三千人打不过清军,居然还能挡住清军北上了?

    “哦,”崇祯皇帝缓缓点头,听着似乎有几分道理,不过,你们都有事要做,那济南府怎么办?就这么坐视鞑子攻破济南城吗?朕的王叔可还在那里啊。

    崇祯对德王谈不上什么特别的感情,只是都是老朱家的子孙,皇室贵胄,坐看济南被攻破,崇祯颇有一种兔死狐悲之感,他隐隐觉得,若是不能挽回颓势,只怕数年之后,德王的悲剧也会在自己身上上演。

    德王的遭遇,恐怕是自己的前车之鉴啊,崇祯如此想道。

    “济南城有数百万民众,山东布政使张秉文,德王王叔也都在城中,如今济南正被鞑子大军包围,难道我煌煌大明,就没有人敢去济南解围,为朕分忧吗?”崇祯的语气中,既有愤懑,也带着一些激将之意。

    然而他失望了,沉默良久,也没有哪位大臣敢于出列,接下这个任务。

    成国公朱纯臣上前一步,一脸的慷慨之色,“鞑子安敢如此猖獗!可恨老臣要在此拱卫京师,无法前行济南为德王解困,老臣惭愧啊!”说着说着,两行老泪自他脸上缓缓流下。

    崇祯心中大为感动,“老国公不必如此,相比营救德王,拱卫京师更为重要,老国公万勿自责。”

    成国公擦了擦眼泪,依言退下,低下头像是在擦拭眼泪,浑然没有人注意到他眼中闪过的一丝得色。

    其实崇祯是个很聪明的皇帝,刘宇亮,颜继祖等人的托词,他其实也是不信的,但他努力地让自己相信,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不相信又能如何?起码刘宇亮还能主动请缨,前去担任督师,颜继祖,高起潜等人虽然畏敌如虎,但若是不用他们,崇祯又能用谁?

    崇祯如今方寸已乱,颇有些越做越错的感觉,反复衡量下来,还是只能捏着鼻子继续使用这些人。

    殿下的群臣一个个低着头躲闪着崇祯的目光,这些平时文章做得好,有或是道德上的完人,平时在朝上互相攻击,阻挠皇上对地主豪族征税,人人都是一把好手,如今面对清军的入侵,他们却只是束手无策。

    文章做得好,也不能当成武器用,道德上再完美,也没法教化说服凶残的满清不要入侵。

    崇祯有些无力地低下了头,看来这一天,又要不出意外地一事无成,今日的议事,注定是不会有什么结果出来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自建极殿外传来,在人心低落的众人眼里,这样急促的脚步是如此的不合时宜,充满了不详的意味,难道说,济南终于失陷了?

    不知为何,有的大臣竟然心中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济南城富庶非常,清军打了这么一个大目标,也该会填饱他们的胃口,看来京师应该无忧,自家的家产可保无恙。

    片刻之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匆匆进殿,跪倒在崇祯面前,“启禀皇上,青州知府赵无忌,于五日之前在青州府誓师出征,亲率手下六千家丁,前去迎战清军,为济南府解围!”

    此言一出,满座俱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