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摸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在线阅读 - 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第76节

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第76节

    现在岭南的人口快要突破三百万人大关了。看起来很多,但其实不过是三个京都的人口而已。怎么样把这些都调动起来,让岭南创造出最大的活力,是接下来需要做的。

    第111章

    一个罐头厂在平河县,一个海产品厂和水产养殖场在钦防县,三个水泥厂在苍梧、容县等地,还有桂州几个县刚开辟的茶园,不断扩大的耕地和正在建设的苍梧。

    因为交通位置,王怀玉想将岭南的中心移到苍梧,但是它太靠近山脉,平原地区少,离海边又远,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地方,转而把中心放到了平河县。平河县有直通海边港口的水运,也有通向淮南府的河流,最重要的是有大片的平原,适合发展。

    整个岭南的官员讨论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将这个地方定下。定下平河县以后就是岭南的中心后,李荣生简直是狂喜。

    了了了,竟然还能更上一层楼。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压力,平河县的发展好了,位置高了,对管理它的人自然也要求更高,自己能不能干好,能不能经得住考验也是另一回事。

    王怀玉目前倒是没有打算换人,这两年来,县衙的人手都在不断地扩招,之前的人就算是有些小问题,也都还在忍受范围内。反正自从她接手后就没有人犯过什么大错,正好他们也熟悉业务,王怀玉就不打算在动了。

    不过她也参考了大齐和她知道的官员管理制度,重新又给岭南的官员修订了一些条款。条款内容变化不大,只是对官员衙役的要求更高了,尤其是在对待老百姓这一块。谁要是再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心态,被人举报了,轻则罚款,重则是会没命的。

    不过相对应的,因为主要官员职位就那么多,王怀玉不会为了给他们个盼头就增开职位,所以只能从待遇和级别上进行改革。

    她参考了自己的知道制度,将县衙的人分成了三个部分,一个是治安系统、一个是技术系统、一个是行政系统。治安系统也就是专门负责整个县城安全的衙役,这一部分的平时待遇比较好,需要付出和遇到的危险也比较多,只招收青壮年。

    技术系统就是普通的衙役,就是向百姓宣传政策啊,学习新的技术知识然后去教导给百姓的,以及县衙里算账的、负责研究东西的、给动植物看病的这种在官府里工作的有一技之长的人。

    行政系统就更不用说,简单来讲就是管理岗位的人,比如什么什么长,从村长到级长、科长再到县令也就是县长的意思,再往上就是知州、知府。不过自从韦向行被抓了之后,岭南的知府还没有任命。王怀玉不想有人来掣肘她,自然不会特意提醒京都那边。

    这三个系统里,每个人一开始的职称评定都是十级,也就是拿最低等的一个月五百文工资。等往后政策完善了,每隔两年就能再重新评定一次,每升一级则能涨五十文钱的工资。

    不过行政系统是一个例外,比如最低的村长一个月只能领到县衙发的三百文钱,往上的级长才是能拿到五百文钱一个月的,等到了科长、县令拿到的工钱和待遇就又都不一样了。当然,因为越往上的工钱越高,但是位置也越来越少,所以为了平衡行政系统的工资,这些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如果干够了多少年,评定合格后也是能够涨工资的。

    这样一份详细的职位表、工钱待遇制度出来,不管是烧火的大厨,还是掌管一县的县长都拿着它仔细研读了起来。

    “哎,这个东西好啊,我现在一个月五百文钱,等过两年评上九级了就能又涨五十文,一年就多一个月的工钱了。要是我干个十几二十年,评上三级职称了,一个月就能将近九百文钱,一个月将近一两银子呢!”王大明看着新出的政策和规定,拿着炭笔仔细算了一下账后,不由得惊呼,“这可比以前有盼头多了。”

    以前你工钱是多少一个月那就多少,不会有说干得越久越好工钱越高的说法,甚至你还要担心,等你老一点了,衙门还会不会要你。

    但是这里衙门也说了,他们最少可以干到六十岁,六十岁退休以后呢,衙门也会每个月每月发三十斤粮食。就算中途因为意外离职的,如果是因为公事受伤还可以有补贴。

    这一个政策可谓是方方面面的都考虑到了,甚至连他们干不动了也考虑到,简直不要太贴心。

    王大明以前也见过那些老了干不动的衙役,在家里儿孙嫌弃的,恨不得把自己吊死。但是衙门现在说了,只要过了六十岁,每个月都给三十斤粮食给他们。这六十斤粮食,别的不说,让一个六十岁的老人活下去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这样的养老制度还是大齐的头一遭,更不要说岭南了。每个人看到了都仔细琢磨了起来。

    李荣生等已经差不多走到头的人也算了一下的工钱待遇。

    他们这种一个县的一把手,待遇自然是已经顶尖了的,工钱都是按一个月多少两来算的,更不要说逢年过节还有什么米面粮油布匹罐头等特产的补贴,这样一算下来,他们除了权利分出去给那些科长外,拿到的东西倒是比之前还多点。

    毕竟像这些特产和食堂的饭菜,一年下来也要好几两银子,甚至都买不到。他们现在则是固定会有领的。

    “哎,我们这些人也老了,岭南以后大有可为。”李荣生想起自己刚接手平河县的样子,全县的人都在混温饱,现在大都吃得饱肚子,还能赚钱花了。但看着自己已经花白的头发,李荣生有些生不逢时的感慨,“现在的小孩子是真幸福啊,我们以前哪里有这个条件。”

    “我们县里的书院扩建得怎么样了?郡主不是说要把平河县打造成岭南的中心?到时候不止是郡主府府邸要搬到这里来,估计准备筹办的技术大学也要搬到这里来吧?”李荣生忽然问道。

    现在岭南最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能写会算的。就是可惜他们的书院一开始建得太小了,而且也只交认字和算数,那些技术之类的东西没有涉及。以后要是平河县真的成为岭南中心,那这个小书院一定是不够用的。

    “参考了苍梧那边的书院,平河书院也分成了大中小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预设有三个班,一个班能容纳五十个人左右。小班主要学习认字和基础算数,一共是两年的时间,招收五到十岁的孩子。”

    “中班教授的东西也是一样,不过这个班级学制是三年,招收十三岁以上的孩子,等到毕业了刚好出去找工作。大班的话,教授更深一级的知识,正好用来分科,等到小班的孩子学完了可以升到大班,中班要是有天赋的人也可以去大班读。再从大班中找出最好的送去技术大学。”

    负责规划书院的院长去苍梧参考后,自己回来也根据平河县的人数多加了几个班级,不过为了让大家压力没有那么大,也考虑到大多数学生读书是为了找工作,院长特地开了一个中班。

    李荣生其实也不是正统读书读出来的,甚至可以说现在大齐就没有正统的书院,基本都是家学私塾,老师带在身边,根据你个人进度去教学。这样的好处就相当于有个一对一的辅导和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

    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老师的水平决定了你学的东西,甚至很多人学了只是认得几个字,会写几首诗。真正能学到本事的却是少数。

    而且有个更大的弊病就是,太容易产生文人之间的小团体了,毕竟一个老师从小带到大,师生天然的就是一个团体,这可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而这个问题,现在大齐的统治者也意识到了。

    当新帝登基后,为表孝顺是要到第二年才改年号的,也就是今年才是元新一年。元新帝登基后,处处受到世家和藩王的掣肘。藩王离得山高皇帝远,只要没有人和怀安王一样跳出来说要反他,他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世家可是在朝堂上和他朝夕相处的。当自己的一个政令,又一次被反驳,没有一个朝臣吭声的时候。元新气得将御案都踹翻了。

    “凭什么!凭什么!到底谁才是皇帝!倒是这个大齐是朕的还是他们世家!”

    元新帝的无能狂怒王怀玉可不知道,要是知道了估计还会给他泼盆冷水喊活该。她可没有忘记这神经病在自己刚来的时候,是怎么对她的。

    不过王怀玉想不明白的是,梁少康这个蠢货竟然还能登基上位,真是老天爷不长眼。

    不过上面坐着的是个傻子,总比来个聪明人难搞。要是碰上先帝那样的人,王怀玉才是欲哭无泪。

    而在岭南,好不容易才拔出了韦家这一批大家族,王怀玉自然不可能再让他们利用知识垄断壮大。好在她一来的时候就开始布局建设书院,虽然只有五个,但也让不少人认得了字,让知识从世家走向了平民。

    现在她彻底掌控了岭南,自然是让知识散播得更广,她甚至打算等再过个三五年,书院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且成年了,就试着组织科举考试,以后的官员选拔都从考试中选。

    不过这个计划王怀玉没有说,她只是督促刘明锐赶紧把大学选好址,准备开工。最迟也要在第一批学生毕业时投入使用。

    刘明锐也不出李荣生所料,看上了平河县这个风水宝地。

    “地势开阔平坦,在岭府的中心地带,还有大江大河流经,可以覆盖到整个岭南,是建设大学的好地方。”

    第112章

    就刘明锐的这一句,平河县的百姓发现县衙里又出了招工的告示。

    “招募箭镞工人,大工每天五十文钱,小工每天三十文钱,不包吃住。工作地点在平河县城北老虎山脚下,有意向者到县衙招工处报名。”

    现在平河县大多数百姓都能认得几个字,更不要说年纪小一点正经读过书的,现在都不用衙役在告示面前一遍遍读给他们听了。

    县衙门口两边的墙上,还有县里面最大广场处立了三个特别大墙,每次县衙有什么政策都贴到上面,百姓们也习惯了每天到那里去看看。所以一看到招工的消息,别管之前是腿脚不利索的老太太,还是走不动路的老头,全都呼啦啦的回家去找人。

    “快快,阿达快拿上你的户籍去招工处报名,县衙又找人。”

    “春娘,我的户籍呢,赶紧找一下给我,县衙那边又找人干活了。我要去报名。”

    县衙招工处的窗口外,从告示贴出去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

    不管是男女手里都拿着户籍在往前张望,还有的人自己过来排队了,让家人回去拿户籍。

    陆春生是这次招工的负责人,手下管着十几号人。现在正站在窗口后面,看着来报名的百姓。

    平河县的百姓已经习惯了县衙招工的流程,一轮到自己就把户籍递上去,然后介绍道:“我是平和县人,家住在西巷街三十六户,叫陈大牛。认得两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力气比较大,擅长做搬搬扛扛的活计。”

    “我叫李有书,去县里的书院读过两年书,家住在陈大牛的隔壁,能写会算。”

    招工的衙役笔耕不停,根据来报名的人写上他们的信息和特长,另一个人则是核实他们手里的户籍,两项无误后才算是报名成功。

    报上名了可不代表就能入选,像李有书这种能写会算的还好,基本都能应聘上,工钱也能被普通的工人要高上一些。但像陈大牛这样卖力气的,要是人够了可能就选不上了。

    不过技术大学是一个大工程,招工的告示贴了足足有三日的时间才撤下来,招了将近五千人。

    这几乎是平河县县城闲散人员的人数了,而这一部分人又大多集中城西居住,是平和县中最贫穷的一批人。

    剩下的一些人手,是县城附近的村里来的,不过惦记着家里的田地,报名的人不是很多。陆春生算一下了人手和工程量,决定等到农闲的时候再往村里去一趟。就是不知道他给的这个工钱,能不能给县衙里其他项目的工钱比。

    是的,虽然说他是招工处的负责人,但也只是这一项工程的负责人,和他一样职位领着别的工程的人,还有三四个。他们之间可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要用县衙拨给他们有限的钱,把工程干得又好又省钱,才有可能在明年的评比上评到优等。

    不过不管省不省钱,质量和安全是要放在首位的。

    两年前提起建设学院,岭南的官府就开始和百姓们收购合适的木材石材,好在岭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木材,在各个县一年的收购下,什么百年大树,千年石头都统统的装车运到了平河县。

    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一切都只能靠人力来。

    平河县城北的老虎山地势平缓,书院被设计成沿山而上,占据半山的一个格局。

    当工人们来到这个平日荒凉的老虎山,看着空地上已经有堆成一座座山的木头和石头,都不约而同的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老天爷哦,这是要建多大的书院。”有人惊叹道。

    他是参与过县里哪个书院装修的,平时也给别人做些建房子的活,一座常见的农家房子需要多少材料他大都能估摸得出来。

    看着这遍地的材料,却是用尽所以得智慧也算不出,这里的东西能建多少间房子,这个书院有多大。

    按照王怀玉的要求,这个技术大学是兼着研究院的,对高级人才尤其是先生的待遇自然是好得不能再好,独栋的院子,堪比现代别墅。

    还有那些实验楼、藏书室、教室等等,在最多只能建设二层楼的岭南,房子自然只能往多了建才满足要求。

    不过也因为一开始没有那么多的人,刘明锐和王怀玉商量着,把这个大学分成了三个阶段来建设。现在建设的就是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基础的公共设施,能够让大□□转起来。

    学校已经在建设了,人才和书籍自然是必不可少,王怀玉又回去搜罗了一下自己手里的资源,发现还是太穷太穷了。

    “你说我们书籍那么多,先生也没有几个出名的,怎么样才能让大学充裕起来,成为大齐书院的标杆呢?”王怀玉喃喃自语地说着。

    秋香给她添了一盏茶,又默默地回去整理起那些典籍目录。

    在五年前迁移岭南是,王怀玉把王府中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了,变卖不了的也都给了本家珍藏,唯有书籍,哪怕又重又难带,他们也一本不落的带到岭南。

    这些书,在印刷坊开张后,很多都拓印了出来,一部分送去各个县的书院,一部分则是跟随商队送到几个惠民书肆去换书借书。

    只是那么多年,换来的书寥寥无几,更多的还是没有钱的人在书肆里看书抄书。惠民书肆甚至也成了几个店铺里赚钱不多的店。

    “郡主不若去拜访一些那些名家?有些世家虽然落魄了,但底蕴还是在的。要是郡主能将和对方借一借,或者劝说他们来投奔您,您忧心的问题自然也可以迎刃而解了。”秋香不急不缓道。

    王怀玉忧心的只有人才和书籍两件事,人才她手里只有王松、林清风这种能写会算,干得了庶务的人。这些人都是只适合干事,不适合搞教育和研究。

    前两年因为没有人,不得已把他们拉出来当壮丁去书院兼职,教大家读书人字而已。要是想发展她说的大学和研究,那有真本事的专业人员就一定不能少,甚至一些有名气的大家,也要拉拢几个过来。

    还有书籍,虽然说现在没有科举,但不管是皇室还是世家,大家信奉的还是儒家经典,法家、道家等也有流传,可谓是现在读书人的必读书目,而这些经典的书籍,王怀玉手里只有四书五经,剩下各位名家的经典少得可怜。

    “你说的有理。”王怀玉有些怅然,她在想自己是不是也该离开岭南一趟,到外面去看看了?

    像是察觉到王怀玉的想法,秋香抬头看了她一眼道:“郡主若是想成大事,必然也是要有名士追随的,若是不想,不若让将军去更合适。”

    王定武虽然是个将军,但他确实在边疆镇守了几十年,最后还落得这样的下场,不管是从道义还是忠孝上来说,都非常符合世人尤其那些名士的要求。有王定武这样的名声去请人,其他人也会更乐意一些。

    要是王怀玉去的话,现在除了岭南的人,谁认得她呢?

    王怀玉只是一听便明白了秋香的意思,谁叫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呢。她若有所思,王定武现在的任务主要还是训练岭南军,和守好岭南的疆域。

    但经过了五年的发展,他就是出去一年半载应该也没有事情,毕竟这五年也不是白费的,不管是岭南军还是合适的副将,王定武都培养出来了。更何况王怀玉自己,也不是不懂军事的主。

    “你这个想法不错,我这就给父亲去信问一下,”王怀玉才一提笔,忽然又放下道:“算了,还是我去说吧。”

    王定武还不知道自己竟然还有踏出岭南的一天,而且还是给自己的女儿去当说客,说服那些以前上朝时见到就头皮发麻的人物。

    “不是,玉奴啊,你看你老爹我笨嘴笨舌的样子,是能说服这些名士的人吗?”王定武苦涩道。

    虽然不想在自己女儿面前示弱,但是一想到和这些名士交谈的样子,他真的就浑身不适。

    “爹,这个事情还真非你莫属。”王怀玉细细的将为什么让他去的原因一点点掰碎了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