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摸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暮染清风在线阅读 - 第28页

第28页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朱老师走上讲台,拿出一杆粉笔,转身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下“挤”这个大字。

    他翻开教案本,开始在一摞子作文本里面翻找,同时说道:“大家的作文我都看了,写的各有千秋。有按常规的去写的,也有写的比较创新的,下面我找了几篇写的不错的,给大家一起来看看。”

    他翻出了一篇作文,把内容拍下来上传到了一体机上,放大给全班同学看。

    骨架匀称、苍劲有力的字一出现,祁暮就认了出来,这篇是她同桌的大作。

    祁暮觉得很有意思,乔挽风的字跟她温柔清秀的外表不太相符,如果说字如其人的话,那么她是有一颗狮子般的内心吗?

    刚读了两段,祁暮就发现,乔挽风写了一篇微小说。

    小说讲述了一对农民工夫妇为了供孩子到城里读书而弃田到城里打工的故事。农民工夫妇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特别的技艺,在城里找工作屡屡碰壁,只能干一些技术含量低下的体力活。

    两人最终找到了工作,妻子在工地上给工人做饭,丈夫则进行高空作业。结尾写道两人坐公交去市里面看孩子,因为是早高峰,人流量特别大。两人好不容易坐上公交,在摩肩接踵的环境里,矮小的妻子只能扶着丈夫的胳膊。她一边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一边喃喃自语:“这城市可真挤啊……”

    全篇一千字左右,描写细腻传神,读来让人动容。特别是两人在城市里生活的片段,乔挽风从多个方面下笔,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两人艰辛的谋生图景。

    “写的不错吧,这篇是乔挽风同学写的。”朱老师笑眯眯地说,“其中表现出来的感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最难能可贵。”

    朱老师向下环视了一眼,笑道:“同桌来点评一下。”

    呃……祁暮下意识地看一眼乔挽风,发现她也看向了自己。

    祁暮站了起来,想了想,说道:“我就不从语言和结构上来说了。语言乔挽风同学无可挑剔,结构上开篇设置悬念,环环相扣,也同样无可挑剔。”

    朱老师扬了一下眉毛,笑道:“两个无可挑剔,那乔同学岂不是完美了。你可不能只扬不抑啊?”

    下面同学都笑了,祁暮也笑了笑,继续说道:“我要说的重点是情感和感染力。这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都能表现出来乔挽风同学浓浓的人文关怀。那一份悲天悯人的真情,那“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让人敬佩。”

    祁暮继续正色说道:“我认为乔挽风同学拥有同龄人少有的在思想上的成熟感,似乎是阅尽世事后产生的一种大彻大悟。但是她肯定不是经历了那么多,所以我感觉应该是读书读的比较多,或者去的地方比较多,见了很多地方的风土人情。但从这篇文章表现的情怀来看,让我想起南宋理学家张载先生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两句很适合形容乔挽风同学所传递出来的人生抱负。”

    “我说了这么对感情的分析,从中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感染力是吧?如果没有出色的表现力,怎么能让我这个读者感受到这么多呢?”祁暮笑嘻嘻地说。

    朱老师带头鼓起掌来,全班都响起了雷鸣般的鼓掌声。

    “分析的很好啊。”朱老师赞赏地点点头,随即又调侃地说,“果然是一家人,一点坏话都不肯说的。乔同学,你觉得你同桌说的怎么样?”

    “生动形象,相当贴切,字字珠玑,难能可贵。”乔挽风也打趣似的回道。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朱老师哭笑不得,这俩人,跟唱双簧似的。

    “行吧,课下大家再去向乔挽风同学取取经,尤其是她的描写,很细腻。下面我们来看看沈熹同学的作品。”朱老师转移话题,打开了下一篇作文,“这一篇很有创意,我们来学一学构思。”

    祁暮一读,有些吃惊,沈熹竟然写了一篇科幻文。

    讲述的是科技发达的未来对交通拥挤问题的改进与创新。读完让人产生一种“我怎么就想不到呢”的感觉,跟做数学题一样。这风格,果然很沈熹。

    两篇放完,朱老师又放了三篇,篇篇都各具特色,让祁暮这个作文写的平平淡淡,中规中矩的“普通人”学到了很多。

    语文课下课就到了大课间。在体委的催促下,大家都不情不愿地到后操场跑操去了。

    跑操,不仅占据大课间让大家无法睡长觉,而且跑起来非常热,尤其是一个年级都下去排成方阵跑,特别热,是俞若和房煦最痛恨的规定。

    一如平常的站好队,广播里音乐一响,二十多个方阵就都动起来了。

    刚跑半圈,眼看前面就要到主席台了,俞若拽拽祁暮的衣角:“哎,你下不下去?”

    “别了吧,反正跑的也不快,坚持坚持呗,自管委要查人数的。”祁暮无奈地说。

    俞若撇撇嘴,“切,我不管,在这快晒死了。再说了,好多人都偷偷下去了,自管委不是出操场门的时候查人数吗,这跑着他怎么查?我可走了啊。”

    说着,她回头跟第二排的房煦对视了一眼,俩人在刚经过主席台时猫腰一溜烟藏到主席台后面去了。

    祁暮无言。等她跑第二圈经过主席台时,看见俞若从后面探头朝她竖了个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