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摸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暮染清风在线阅读 - 第37页

第37页

    外在展现归外在展现,谁知道祁暮的性取向呢?毕竟也没见她谈过对象,或者明确表示过啊?

    乔挽风觉得,有机会还是要试探试探的。

    第20章 20

    高中生活平淡而又紧张忙碌,在日复一日的背书刷题中,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九月底,他们要参加第一次月考了。

    仅仅一个月,高中学习跟初中学习的巨大不同就显现了出来。各科在难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跨越,尤其是对数理思维能力的要求。除了理科,文科也有很大的转变。政治历史死记硬背是不能适应高中学习的要求的,政治要学会分析材料组织语言,历史要能深刻地理解那些事件,真真正正地搞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才能看得懂材料。

    瀚文在高一下学期才会分科,因此祁暮他们这次月考,就得考九门。

    理科目前对祁暮来说还没什么难的,唯一麻烦点的就是语文的文言文部分和历史。原因就是,祁暮她看不懂文言文,而且也缺乏对历史的深层次理解能力。第一个月,刚刚学习历史必修一第一个单元的知识,全是中国古代史,而且还是比较难的政治制度部分,这让祁暮感觉相当棘手。

    不偏不倚的,她最不擅长的文言文,是乔挽风极其擅长的存在。

    乔挽风毕竟从小跟着乔老先生学书画,文言文造诣远非同龄人可比。书上那些文言文对她来说跟看白话文一样,祁暮见她桌子上常放一本绿色的古汉语词典,学习历史时,还会看一些诸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当做课外补充,而且全是文言文版……

    祁暮擅长数理,英语也不差,虽然跟乔挽风尚有差距,但是应付一张高一卷子还是绰绰有余。她的理科比较均衡,数学上她可以请教大神沈熹,物理上她可以跟邵子铭探讨,但是这个文言文她也没怎么向乔挽风“取经”过。

    原因无他,还是效率二字。文言文的学习要靠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乔挽风这样的人,自小的家庭环境就让她在语文和英语方面极其出类拔萃,她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长大,到了应试环境里就比别人轻松不少。至少她本身的语文英语水平就能吊打同龄人,她只需要跟大家一样努力搞好理科,何况她的数理思维能力虽然比不上祁暮沈熹邵子铭,却根本不算差。

    祁暮已经确定自己未来会学习理科,对于她来说,把数理化搞到顶尖的同时兼顾语文和英语就行。她没好好学文言文,是因为她认为,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背文言文“不划算”,不如背英语单词“划算”。

    她只要把词汇量提上去,提到至少6000词以上,就能做到对高中英语的“降维打击”,就能在不论题目难易的基础上,都能拿到140分以上。她本身中考完后词汇量就有将近5000,坚持去背单词,提上去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背文言文呢实词虚词千千万,两道翻译题十分,只有六个词是赋分点,背了也不一定考到,考到了也不一定记住,记住了也不一定记全……

    秉着这样“错误”的理念,祁暮在提升英语,放养文言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0月1日是国庆节,正好就在本周日。经研究决定,学校把高一的第一次月考放到了29、30这两天,也就是周五周六。

    两天考九门,其中一门还放在晚上考,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累的体验。周日下午祁暮考完最后一门时,出了考场就看到隔壁考场的俞若一脸疲惫,杨文轩更是一副虚脱的样子……

    考完试,大家回本班,周老师要来布置一下假期安排。

    最重要的,还是要提一下关于假期游学的事情。

    在今年的国庆节,瀚文还是和以前一样,跟旅行社合作,推出游学活动。

    游学活动的钱大部分都是瀚文出,学生只要负担一小部分,去的地方不算远,也不会去很长时间,大家自愿报名。

    今年的游学活动是去南淮省的省会,淮都市,要去三天。看了行程安排后,祁暮毫不犹豫就报名了。

    淮都市不是旅游城市,也没什么特色旅游景点,他们去的是仅有的最有名的几个旅行地点,而且确实很便宜。

    在祁暮看来,学校的便宜,不占白不占。而且她从小到大,也没怎么出去玩过。

    俞若跟房煦都爱玩,虽然淮都市俞若没少去,但她们还是很快报名了。

    秉着跟祁暮一样的占便宜的想法,邵子铭杨文轩也报名参加了。

    沈熹乔挽风也都报名了,不过乔挽风的想法是跟祁暮这样会照顾人的人出去旅行,肯定特别省心,体验绝对很好。

    她不去,那获得这份体验的肯定是俞若。那怎么能行呢?一想到这,乔挽风毫不犹豫地在报名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放学回家时,从巷子附近的街口处买一份杂粮煎饼,再从超市买一盒牛奶,祁暮简单地解决了晚餐。

    回到家里,打开手机,发现出现了几条群消息。

    点进去一看群名:“艺术家的调色板”

    ???什么鬼?这是什么神秘群聊??

    是俞若建的群聊。再一看群成员,祁暮,邵子铭,房煦,杨文轩……可不就是他们几个吗?

    祁暮内心充满疑惑,他们前后挨着坐,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在学校里就已经很能说了,尤其是杨文轩和房煦,天天隔着邵子铭和沈熹“隔空对话”,周老师一度想把他们几个调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