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摸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平淡为官在线阅读 - 第253章 253.农业改革

第253章 253.农业改革

    跟着赵祯一起从银库中走了出来,徐清很快便从金闪闪的世界中挣脱了出来,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钱并不是自己,只有把这些钱用去钱生钱,那生出来的钱才会是自己的,看了一眼旁边的皇帝,他的脸上此刻依旧是一脸的麻木,徐清不由开口说道:“陛下,银库之中的所有钱财,乃是存寄之人放在此处的钱财,并非国家所有,唯有将此钱投入进生钱之道中,方才能够为陛下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财富来,且今日乃是第一天,接下来的日子里,断然不会再有一天之内便聚集五千七百万贯的可能,还请陛下能够了解。“

    徐清这番话,也是在给赵祯打预防针,这些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有人取走一部分,一会有人再存进来钱,总数应该会增加,但不可能会像今天一样增加如此庞大的数额,这一点徐清必须要提早跟赵祯讲清楚,不然接下来几天的成绩若是不理想的话,那皇帝可就要怪到自己的头上来了,徐清可不想接受这无妄之灾,所以还是丑话讲在前头比较好。

    一旁的赵祯听见徐清的这番话,恍恍惚惚之间总算是从呆愣中恢复了理智,对于银行的运转规律,徐清早已经不止一次的给自己讲过了,对此赵祯已然是非常的熟悉,之所以这次会被震惊到,实在是对于银行的聚财能力感到吃惊而已,现在被徐清泼了这一盆冷水,便也冷静了下来,赵祯看着徐清郑重说道:“徐卿之意,朕已知晓,爱卿放心,银行之事,全权交由爱卿处理就是了,朕对爱卿放心的很。“

    “谢陛下谅解,臣铭感五内,必助陛下成就宏图霸业。“有了赵祯的保证,徐清心里的压力顿时间一扫而空,改革这个东西,天时地利人和都很重要,而其中皇帝的坚持则格外重要,赵祯显然是一个改革意志坚定的皇帝,如此一来,自己也能放心大胆的施行自己的想法了,他看着赵祯,跪在了地上,说道:

    “陛下,银行草创,最为紧要的便是尽快盈利,唯有盈利,才能吸引更多的达官贵人将钱财投入于银行之中,反之,则银行必然会衰微下去,对此,臣已想出了一个办法,还请陛下能够批准。“

    “哦,爱卿有何想法,尽管说出来。“此时赵祯也已经是一晚没睡,不过因为银行的巨大成功,所以赵祯的精神头还是不错的,听到徐清已经准备用银行的钱来开战盈利了,他倒也有了些兴趣。

    “回陛下,臣想用银行之金,在三司使衙门之中,成立一个农业部,此机构的职能是用来来征收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征收粮食的钱便由银行的钱来出,等到来年贩卖之时,所赚取的利润则交由银行,不知陛下意下如何?“见赵祯有兴趣,徐清立刻将自己心中酝酿已久的计划给说了出来。

    听徐清打算创建农业部来掌管全国农业的收购和贩卖,赵祯不是笨蛋,他立刻明白了徐清的用意,最近这段时间,各大粮商都纷纷把自己的粮食给储存起来,用高昂的价格来卖给全国的百姓,从中谋取暴利,并且以此来威胁朝廷新政的实施,徐清此举,将全国粮食的定价权收归到了中央,便绝了他们肆意压榨农民的可能,无疑是在断他们的后路啊。

    “农业部,收购全国的粮食?徐卿,你这招可真够狠的啊。”赵祯看着徐清,眼神之中满是欣赏,此计乃是阳谋,既光明正大,又可以绝了那些粮商的根,到时候还不是任凭徐清摆布,也彻底扫清了诸多大地主威胁朝廷的命脉,可真是高招啊。

    并且农业部的建立,也可以让国家变得更加稳定,对于粮价的控制也可以更加的有力,民以食为天,若是能够把老百姓的肚子给喂饱,那对于朝廷来说,便也算是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赵祯如此说话,自然是想明白了自己此举中的意思,徐清便笑着说道:“陛下圣明,不过臣想要创建农业部,并不仅仅是想要牵制天下地主、土豪,更重要的是臣自出仕以来,历任平阳县令、秦州知州、秦凤路安抚使,深感我朝农业发展之不均衡。

    有的地方,明明都是同样的沃土,可一地却能产四五百斤,另一地则只有二三百斤,这样的结果,便是源于农民对于种植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农业部创立之后,将会择选天下善耕、善种之人,帮助普天下所有农民提高他们的粮食产量,如此一来,我朝粮食紧缺的问题便也能缓解一二了,并且还能组织起全天下的能工巧匠,来开发出新的农具,来方便农民们劳动,也可借此,彰显陛下的德望。”

    “好,好,好,徐卿深谋远虑,真乃国之干城,此事朕准了,你与朕现在赶紧回汴京上朝去,就在今日的早朝上说,朕一定会支持你的。”听到徐清的这番话,赵祯的心里也不由得惊讶,前者的考虑无疑出自于权谋,而徐清这番话的考虑,则是完全处于为万民谋福祉了,古之贤士大夫也不过如此,看着徐清,赵祯的心中不由有了些打算。

    “谢陛下。”赵祯答应了自己,范仲淹等人,徐清则早就通过了其,这些人都答应了,那么这件事也基本上就成了,等跟着赵祯回到了紫宸殿上朝,徐清便将自己想要创建农业部的想法给讲了出来,果不其然,除了极少数人站出来反对之外,大多数的人都同意了这项计划,而即便是那些宁死抵抗的人,在听到收购钱财全部由银行来出的时候,便也没有了话,毕竟不动国库里的钱,他们又能说得了什么呢?

    成立了农业部,自然需要有一位能干的人来担任这个部门的领导,根据赵祯所定下的规定,农业部比起传统的六部来说,要稍微低上一级,其首脑也就不能被叫做尚书,最后徐清提议,既然是农业部的长官,就干脆叫部长得了,副官则叫副部长。

    赵祯听了这个名字虽然觉得有些奇怪,倒也觉得贴切,便就同意了,然后经过群臣议定,再经由皇帝御笔签字,就将其正式算入了大宋的朝政体系自重,其中部长这个职位暂定为从三品,副部长则定为正四品,总共有两位,这三个位置全部交由徐清来安排,这一下,徐清家的门口顿时排成了长龙,搞的徐清只能天天躲在家里不见,这个农业部可是要衡定全国粮价,并且要和全国商人进行联动的,这些只会吟诗作赋的文人,怎么可能让他们来当呢。

    最后经过徐清的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农业部的第一任部长,此人叫做韩公廉,是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长相很是普通,原本的官职也很低,只是个工部的检阅,从六品的官,当听说自己被三司使选中,成为农业部的部长时,韩公廉根本就以为是在骗他,一直等到徐清来找他,这才相信自己一飞冲天了。

    至于徐清为什么要选他,自然不是因为知道他后来和苏颂创造了水运仪象台,而是因为他在来工部的时候,经常会因为银行的图纸跟工部的各位大佬们吵很长的时间,有的时候吵累了,自然就会想出来走,就在那个时候,他看见了这位韩公廉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画来画去,徐清仔细的看了看,才发现这位仁兄竟然是在用数学在计算时间的秒度,当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徐清就惊了,这样精通数学的人才,不就是农业部所需要的么。

    对此,韩公廉自然是一无所知,等到徐清告诉他的时候,他这才恍然大悟,随后他便告诉徐清,其中那日徐清所看到的那道题目,并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自己的一位叫做苏颂的好友想出来让自己来答的,自己的那位好友更加精通数学,并且最近正在研究一种仪象台,其是用水来c作的,具体原理,韩公廉也一时讲不清,只是知道自己这位友人十分的厉害。

    听到韩公廉那么说,徐清对于这位叫做苏颂的科学家也不由得敬佩不已,能在这古代想出怎么来精算时间的方法,这可真是人才了,所以他赶紧跟韩公廉说能不能让自己和苏颂见一面,韩公廉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立刻将徐清带到了苏颂在汴京的家。

    此时这位苏颂大科学家刚刚才在去年通过进士科的考试,此时正是在家等待职缺的时候,一件自己的老友韩公廉来到了家门前,便立刻出门来迎接,一见到徐清顿时愣住了,他这小门小户,别说是徐清这样的大官了,便是六部侍中都不从他家的门前过,一时间竟然忘记了行礼,还是韩公廉提醒,这才赶紧对着徐清弯腰行礼,徐清把他扶起,然后拉着他进了屋子,仿佛他才是这里的主人一般。

    此时的苏颂整个人都有些搞不清楚情况,韩公廉在一旁很是感同身受,从六品到从三品,这之间的跳跃有的人一辈子都走不到,而现在,自己一下子就走到了,这种感觉,真真是恍然如梦境一般,他赶紧对苏颂讲明白了徐清来此的原委,这一下,苏颂更是惊呆了。

    对于苏颂的状态,徐清也很能理解,他进屋之后也不先说任官的事情,而是和苏颂聊起了家常、童年和他的科学实验,一说到自己的实验,苏颂整个人顿时精神了起来,从空间讲到时间,又从时间讲到概念,恍惚之间徐清犹如回到了教室之中在听老师讲课一般,而通过他的这番讲解,徐清对于苏颂也有了一番认识,回去之后,便将苏颂调了过来,直接担任农业部的副部长。

    这一下,整个朝堂都炸了锅,让一个从六品的小官直接成为从三品的大员,这已经够让许多官员愤恨了,现在徐清竟然让一个无品无级的人直接成了正四品的高官,一时之间投诉信差点把整个农业部和三司使给淹了,面对群情汹汹的人情,徐清只能妥协,将最后一个副部长的位置,给了一个老成持重的老臣,然后将农业部中的不少副职和闲职给了一些年老即将退休的官员,这才算是平息下了众怒,而农业部也正式开始运转了。

    而在这一段时间里,银行的运转也十分的顺利,经过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银行的总存款也从五千七百万贯飙升到了两亿四千万贯,银行的股票价格则更是一路飙涨,从原本五贯钱一股,飙升到了四十贯一股,一个月的时间飙升八倍,并且还在以更快的速度飙升着,作为银行的最大股东,赵祯每天晚上都能被自己的笑声给笑醒。

    看着银行存款中那笔巨大的数字,徐清心中对于大宋朝的农业改革信心十足,在秉明天子之后,他立刻让银行从银库中拿出三千万贯汇入由农业部管辖的全国农业收购存储管理协会之中,这个机构归属与农业部,不过却不是一个官方机构,而是一个半官方半民间的机构,其中机构会长由民间粮商来担任,而其监管单位则为农业部,这样一来,一是为了缓解朝廷与粮商之间的矛盾,二来也是为了减轻朝廷收购粮食的成本。

    毕竟大宋幅员辽阔,若是光要靠底下的官员来将粮食给收购起来,这实在是非常的难,并且需要增加大量的人工成本,效果还不一定会非常的好,而粮商们则不同,他们自有一套自己的运行方法,可以将全国的粮食都收拢起来,既然如此,又为什么不让他们去干呢?他们的后路已经被朝廷给绝了,前方只有归顺这一条路,根本就翻不出自己的五指山了,那自己给他们一点汤喝也无所谓了,也能让这些粮商们乖乖就范,何乐而不为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