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摸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平淡为官在线阅读 - 第615章

第615章

    本土所发生的事件无外乎就是以上这几件而已,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发生,朝廷的人事变动并不频繁,在这一段时间里,徐清和赵昕都消停了不少,一个主要负责处理地方上的官员置换等改革问题,以让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每天都忙碌于案牍之上。

    经过徐清三年的轮换,选调,如今整个宋朝大量的官员都已经变成了新党的官员了,尤其是在内地,简直就是大换血,而这样的一番操作,带来的效果也是惊人的,首先就是徐清在地方上的势力和影响力,提升到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地步,原本这些保守党的存在,还让徐清有些束手束脚,而如今保守党的存在近乎被徐清铲除个干净,整个宋朝在中央到地方,近乎全部都是自己的人。

    虽然如今随着宋朝的发展,保守党虽然不存在了,但新党内部却已然有了分裂的苗头,毕竟对于国家的发展,也不是所有人都跟徐清想的一样的,有的人认为经济就是一切,所以必须要发展经济,还有的人则认为应该等一等,有质量的生活更加重要,同时政治理念的不同,也让新党内部不再像以前那样团结,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任何事情和事务,或者组织与团体。

    只要人数一多,就必然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尤其是对于这些精英来说,就更是如此,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官场混迹多年,思考的方式自然不会像普通老百姓那样容易被忽悠,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这一点同样也是很难改变的,不像普通老百姓,容易随大流,只要被一群人煽动,便立刻一拥而上,最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些士大夫们显然不会如此,所以想要团结他们的想法,统一他们的思维是很困难的。

    中国从秦始皇开始统一思想,但直到儒家不再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为止,中国人的思想也始终没有统一过,诸子百家统一成了儒家,但儒家又分裂出了理学和心学,这就像中国的一句名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不仅仅可以用来形容国家,也可以形容思想,毕竟一百个人的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同样一本经典,每个人的解读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看论语,诗经,尚书,大学的时候,其实不是在理解读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意思,那只是普通人依葫芦画瓢的拙劣之际罢了,真正好的作品从来不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而是在凭借自己的思想去解读这本书的意涵,这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所以莎翁的著作,每一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每一个人在读莎翁的作品时,都是以自己的思想带入到作品中,从而做出的判断,这才是优秀作品之所以优秀的原因。

    他的人物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呈现多面的角色,就像中国的《三国演义》也同样如此,有的人认为曹操是英雄,有的人认为曹操是奸臣,有的人认为刘备是仁德的君主,还有的认为刘备是伪君子,其实这些判断,对于他们这些已经作古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他们的猜测,也不过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和判断罢了,而这一点,便是再强悍的君主,也是无法统一每一个人的思想的。

    徐清自然也不可能做到,他也不追求这些,他只要保证这些心思各异的人能够团结在自己的身边为自己所用就可以了,至于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在自己死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新党会不会分裂,徐清压根就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总的来说,徐清是一个被问题推动从而进行应变的人,对于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他一向不是特别的在意,除非是会影响到未来大局的事情。

    而在他看来,党派的分裂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个朝廷,一个国家的政治氛围,不可能永远都是一个党派的一言堂,因为每一个人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希望国家建设大城市,进行大城市发展,还有的人则认为应该开发乡村,,就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众人的想法就不同了,更何况是其他的议题了,比如平权问题,男女问题,同性恋和异性恋的问题,每一个人的想法不同,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不同,所以分裂是必然的。

    毕竟人类不是机器,机器无论他的造型有多么的不同,他的代码始终是0和1所组成的,而人类的代码,dna,则是由成千上万完全不同的代码所组成的,这就导致每个人的想法都不通过,而后天人的遭遇,每一个人也都不一样,最终导致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所有想法都相似的人,即便是异卵同胞的兄弟姐妹,在思想上,也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就是人的思想,所以只要他们肯服从自己的命令,起码在自己活着,或者是在政坛的时候,听命于自己,徐清就满足了。

    至于赵昕,则是一直在侍弄着自己那支屯驻在汴梁城外的羽林军,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这支从各军抽调精英组合起来的部队,已经形成了战斗力,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完全是一盘散沙了,三十万大军的规模,每年在赵昕的主持下,都会进行一番操演,将整个汴京城外的平原,弄的震天响,这是一支精锐部队,几乎所有人都如此认为,三年的时间,打造出这样一支军队,赵昕起码在京都周围,也终于在军事上有了和徐清对抗的资本了,这就是赵昕这三年里所做的事情。

    对于一支只忠诚于皇帝的军队就在汴京城外这一点,大臣们心中自然是十分焦虑的,毕竟谁也不能肯定,皇帝在权力被压制的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理智,不轻易使用这支力量,而仅仅是用作威慑而已,这一点没有人能够保证,且这支军队的存在,对于朝廷来说,相当于是一颗螺丝钉,只要钉在这里,便让人难受,或许在赵昕眼里,这三十万大军仅仅只是谈判的筹码,而不会真的成为杀人的刀。

    但谁能够肯定赵昕的继任者也那么想呢?恐怕没有人能够做出这个保证,而这样一支不受朝廷节制的军队,就那么停留在汴京城外,对于整个朝廷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但奈何这支军队全凭赵昕自己出钱搭建,没有动用国家一分一毫,而作为皇帝,他也确实拥有组建军队的权利,在这个问题上,朝廷很难发难,最后只能看着赵昕将这支军队建立起来,如今他们能够做的,就是给汴京城外,裴德衍的军队洗脑,起码让这六十万大军听命于朝廷,而不是听命于皇帝,如此,才算是安心了不少。

    不过眼下这个问题并不致命,皇帝虽然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富组建起了这样一支唯独忠诚于自己的军队,但付出的代价也同样巨大,首先便是财富上的捉襟见肘,三十万大军的人吃马嚼可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且赵昕要的还是精锐部队,几乎每三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军演,大军调动,花费数百万,即便是天下之主的皇帝,动用自己的私库,想要维持这样的训练强度也是十分困难的。

    其二则是在常备军中失去了民心,这些军队原本是属于皇帝的,尽管受朝廷节制,但他们心中对于皇帝还是十分尊敬的,毕竟这是一个尊皇的时代,皇帝在普通人心目中,始终是至高无上的,他们之所以无法成为皇帝的臂膀,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上官之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官而已,但大部分基层士兵,对于皇帝是忠诚的。

    但如今赵昕的这一手段,可以说是给了这些忠诚于他的士兵一个巨大的打击,自从组建起这支军队之后,陛下对于其他军队的询问就几乎不存在了,而对于羽林军的亲近,则是肉眼可见的,原本赵昕每年都会去往汴梁城和周围郡县的军营之中慰问,这也是徐清提出来的,一方面让皇帝可以看看沿途的风貌,放松一下心情,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看看宋朝如今的变化,而百姓们的生活,二来则是贴近与士兵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武官在社会上的地位。

    赵昕对此也是从善如流,每年几乎都会搭乘火车前往几个大城市的军营,跟军队的士兵们一起聊一聊,参加一下当地的演武比赛,可自从组建羽林军以来,已经有三年的时间皇帝没有再前往任何一座军营了,这显然是不信任军队的表现,除此之外,赵昕还经常把羽林军中的军官派往地方担任统帅,这种做法也让他们非常难受,军队理应平等,但赵昕的偏爱则造成了严重的不平等,而其中最严重的地方,无疑就是汴京城外的六十万驻京部队了。

    这些人距离羽林军驻扎的营地不过几十公里左右的路程而已,两边放假的时候,经常会在汴梁城中相互遇见,而羽林军的态度当然非常傲慢,作为你天子亲军,他们无论是从待遇还是从装备,又或者是受信任程度,和提拔速度上,都要比其他军队快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军队的人自然不满,地方军队倒还好,毕竟眼不见为净,可京城的部队可以说是朝夕相处的,在这种情况下,矛盾自然不少,而这些就是忠诚这颗鸡蛋的缝隙,这些缝隙在士大夫们的挑拨下,三年的时间里,便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隔阂。

    如今这些军队虽然依旧在名义上奉皇帝的命令为主,但其中大多数士兵则都已经对皇帝没有人原本的感情,而在朝廷的宣传之下,军队应该听命于代表百姓的朝廷,而不应该听命于一个人的思想被逐渐传播开来之后,军队的忠诚对象也慢慢开始转移,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可以说,赵昕是亲手把军队推到了朝廷的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才没有太过于担忧汴京城外的那三十万羽林军。

    至于赵昕为什么要那么做,他也是很无奈的,人要么永远不要怀疑别人,只要开始怀疑起第一个人之后,那么他的余生将充斥着怀疑,赵昕显然就是如此,对于军队,他原本是信任的,但随着自己的亲军建立起来之后,这种信任便立刻转移到了这支军队上来,在原本的军队中,虽然军队服从皇帝的命令,但因为文官的搅扰,也经常会出现军队不服从命令的事件。

    在没有羽林军的时候,赵昕或许会认为军队之所以不听从命令,乃是因为文官的搅扰,但随着羽林军的出现,这种信任便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慢慢加深的怀疑,这些军队是真的忠诚于自己的么?赵昕慢慢开始怀疑这一点。

    而一个人只要开始怀疑一向事物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找出无数的理由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且另一方面,羽林军对于赵昕的绝对忠诚,也让赵昕感到无比的沉醉,那是现在的军队所无法带给他的感觉,羽林军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私军,而不是什么国家军队,只要自己让他做什么,他就会做什么,是一支值得自己完全信任的军队。

    在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理自然会慢慢开始改变,这种改变是无意识的,在做出改变的时候,也会给自己找出无数的理由,比如说去其他地方的军营不方便,不安全,接见军人代表,没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找到合适的理由,慢慢的,当赵昕反应过来的时候,军队早已经跟他是离心离德的,尤其是京军更是如此。

    虽然赵昕得到了三十万大军的无限忠诚,但却与真正的军队离心离德,其中的好坏到底如何衡量,如今显然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只能够交给时间,去给所有人一个答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