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摸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十二错行在线阅读 - 第八十五章 时间成疑

第八十五章 时间成疑

    “恩公,我……”

    “我姓郑……”

    “……郑公子,不知如今我们这是要去往哪里?”

    “房州……”

    “……到得房州之后呢?郑公子可有何打算?”

    “没有……”

    “……”

    一番对话过后,刚刚心情平复的少女又兀自低低啜泣起来,那张本就粉雕玉琢的青涩俏脸,挂着盈盈泪珠,更是我见犹怜。

    熟悉郑皓的人都知道,他为人谦和且心思细腻,极少与人冷颜相对。但就连郑皓自己也不知到底为了什么,他始终无法对眼前这个身世可怜的女孩生出半分好感。

    或许是源于女孩的无情,对惨死在江边的那打鱼汉子,那个与她共处了几年的养父如此漠视。又或许是因为女孩目睹生母尸首时,眼神中隐隐流露出的一丝恨意。郑皓说不清,也无心去追究这些,对于这个女孩,不论是将其留在房州还是送往艮庄,在那之后,大家桥归桥,路归路,他不需要对方感念自己的恩情,亦不想再与其有任何的纠葛。

    这大概便是传说中的八字不合吧。

    对话难以维系,二人便都看似默契地保持了沉默。郑皓当然不会知道,他今日的无意之举,在这个女孩心底种下了何等的仇恨,更不会知道,将来自己要为今天的这点小事,付出何其惨重的代价。

    郑皓此时所想的就只有两件事苏烨、江喆和李世源,三个人都早已超出了自己神通覆盖的范围;而经过一整日的赶路,房州也已在距离自己不远的前方了。

    ……

    时间刚过午时,三艘硕大的画舫楼船缓缓离了岸,向着长江下游先后驶去。

    归州本是个小地方,资源甚为有限,赵钧原本只是打算经由这里,换乘普通江船返回临安。但地处下游的鄂州知府却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头几日便安排了三艘高大的楼船,提前等候于此,殷勤之意足见一斑。

    结交与攀附,官场套路历来不外乎如此,何况是巴结赵均这般前途无量之人,鄂州知府的做法其实并不为过。

    这种事情倘若放在过去,赵均或许还会颇为不喜,但自从他入主沂王府,有了胸中的那些志向报复,渐渐也能明白孤木难以成林的道理。若是要建立并加深交情,不但要施人以恩,更要懂得受人之情,拒人于千里之外反而最为不美。

    于是乎,欣然接受对方好意的同时,赵均又从随行所带的那些山货中挑选出几样,附带些客套话,委托鄂州前来的衙役一并转赠。想来他的态度,对方也必会心知肚明,这条关系就算是由此开了头。

    从鄂州送来的这种船,学名叫做车船,皆是以人力脚踏,驱动船身下部的三对木轮航行。较之那些依靠风力的桅帆船,行驶更加平稳,速度也更快。

    三艘大船的规模、构造一般无二,舱内更是极尽奢华,有了此等条件,众人自不必再去城中修整。这天正午中转之时,赵钧与沈韩两拨人只在归州江岸上简单用过了午饭,待得丁壮将随行物品装载完毕,便分别登船启程而去。

    冬季的长江平稳舒缓,船只顺流而下,毫无起伏颠簸之感。接下来的几天,大抵都会在这样千篇一律的航行中度过,只不过旅程的条件比起神农溪中那时,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后世,随着汽车、铁路、飞机的出现,船运所发挥的作用虽然依旧不可或缺,但其作为交通工具的地位,终究是大不如前。

    乘船的经历,沈韩等人多少都曾有过一些。在他们所经历的那个时代,钢铁轮渡的粗矿简陋自不必说,即便旅游景点中,那些最为精致的画舫,也仅是存在于后世技术下的一种外表仿古,同眼下他们身处的这艘船比起来,可说是不值一提。

    这艘三层的楼船以纯木质搭建,整体设计透着匀称协调之美,细节之处则雕镂考究,结构奇巧,无一不体现出古代手工艺者的精湛技艺与匠心独运。

    船舱内的格局亦是设计得极为合理。最大的底层足有十几间客房,容纳二三十人居住不在话下。中间一层则桌椅屏扇俱全,供人闲谈小憩。顶层中空间虽说相对较小,但仅是作为宴客用餐之所,却又显得过于奢靡。

    置身于此种环境,压抑的心情随之缓解不少。沈韩众人,包括丘桐在内,都各自选定了居所,又一起将船上的环境大致看过,这才三三两两地分散开来,寻了心仪之处,或是坐到舱内聊天,或是站在船舷上欣赏两岸江景。

    沈韩独自一人回到房间,又将先天功法运转了几个周天,短短片刻,先前的舟车劳顿便已消散得无影无踪。

    算起来,他修习这套功法尚不足两日,而体内真元较之从前却是明显厚重凝实了许多。能有如此进境,本是件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也让他有些坐立难安。

    这套功法源自那个神秘的道人,而那道人又是李世源的师父,如此推算,李世源应当比他们更早得到和修行此功法,这让沈韩不能不为苏烨三人的处境多出几分担忧。

    若他们晚走半日,也能习得此功法,情形或许便会大不相同。但这就是命数,谁都无法改变,如今只能寄望于苏烨,无论事成与否,都要将大家安全地带回来。

    这些事已不是他所能掌控,沈韩只得暂时将心思收起,毕竟眼下需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那些书……

    十几口箱子,上千本书籍,虽然还未得出时间尽数将其整理一遍,但大家看过之后还是不难得出一些结论。

    这些书包罗万象,门类繁多,不但囊括了差不多所有重要的知识体系,更是保障了每个体系的完整与连贯。就算换做沈韩他们操办此事,要想面面俱到至此种程度也决然不会轻松,显见那道人在收集之时,是做过大量功课的。

    当然,这些信息一看便知,对于几个燕大学子算不上什么难事,但除此之外,沈韩却还在其中发现了另外一条暗含的线索——时间线!

    尽管这些书出版时间跨度极大,又各不相同,但却暗藏着一个明显的规律。若以时间维度作为主线,综合考虑书籍内容方向上的特点,可以轻易所有的书分成三个系列。

    最早的一个系列,赫然便是来自于沈韩被收养的那年,也就是距他们穿越的二十年前。早于这个时间点的并不是没有,但从数量上对比,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时期,大概是由于收集的目的不够明确,或是受限于收集者对后世科学的了解,这部分书的质量还有些良莠不齐,甚至于有一些在后来已被证实为伪科学,而遭到了摒弃。

    第二个系列的出版日期与前者整整相差出五年。这个时期的书籍数量远多于第一时期,多数是各个阶段学校教育的统一教材或参考书目,内容自然是以基础科学为主。对于收集整理科学体系来说,学校教育这条线,不失为一条捷径,显见那道人正是沿着这条线来做的。

    最后一个系列的出版时间又再向后推迟了五年,也就是出自沈韩大约十岁那时候。在这个时间点上的书籍,除了对之前的知识门类进行了少量补充,大多却是在一些特定科目上进行了纵深和拓展,比如材料、机械、化工、农学、医学等等。可见收集者在这个时期,业已具备了相当清晰的方向性和逻辑性,对内容的把握也更加深刻,已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让沈韩感到困惑的是,按照这个规律,五年一间隔,那就理应还有两个系列,也就是出现在他十五岁和二十岁的两个时间点上。

    然而他寻遍了所有的箱子,竟然没有找出一本书,是发行自他十岁那年之后的。

    如果说出于某种变故,道人错过了中间的一个五年也不足为奇,但现在几乎可以确定,在他们穿越之时,那道人的确就在左近,以其对后世知识的看重,至少不该放过那次机会才对。

    难道说,对方是因为要在地震中营救他们十二个人,这才被迫放弃了自己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