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劝解
第三百二十三章 昭陵修好,韩琦从陵下回来,太后派了中使,交给韩琦一封信。 韩琦打开一看,全是记录的赵曙所写的轻慢歌词和他在宫中的一些过失。 韩琦当着使者把信烧了,然后跑去劝太后。 太后一见韩琦就呜咽流涕:“老身都没有容身之处了,相公要给我作主啊!” 韩琦劝解道:“这不是官家生病吗?病好了自然就不会这样了。儿子病了,当妈的能不容忍吗?” 太后很不开心。 欧阳修也劝:“太后事仁宗数十年,仁圣之德,着于天下。妇人之性,鲜不妬忌。当年温成皇后那么骄恣,太后你都能安然相处,什么都包容。怎么如今母子之间,反而不能忍了呢?” 太后见得不到支持,只好改口:“得诸君如此,不错。” 欧阳修说道:“太后放心,此事何独臣等知之,外边没人知道。” 太后的态度才开始缓和。 欧阳修又说道:“仁宗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所信服。所以他去世后,天下都听从他的遗命,奉戴嗣君,没人敢有不同意见。” “如今太后深居房帷,外边就我们几个措大而已。我们的所为,要不是因为仁宗遗意,天下谁肯听从?!” 太后终于沉默了。 这边勉强安顿好,韩琦又跑去见赵曙,赵曙开口就是:“太后待我无恩。” 就这一句,苏油觉得赵曙再也洗不白了。 养父母把天下都交给了你,皇帝大行时那样维护你,现在你说养母无恩? 韩琦心里估计又在日狗,自己立的皇帝,含着泪也要维护下去,只好劝道:“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然独称舜为大孝。难道其他人就不孝了吗?并不是。” “如果父母慈爱而子孝,这是常事,不足道也;只有象舜这样,父母不慈爱而做儿子的还不失孝道,那才值得称道啊。” “因此我们只怕陛下你孝顺太后还不到位,而天下岂有不慈爱的父母!” 赵曙大悟,也不知道他悟了什么,总之从此才不再说太后的不好了。 不过这些高层的撕逼,对苏油来说,就是寻常八卦,还不如为百姓带盐重要。 郁山,一股手臂粗的白色山泉从数米高的岩隙中飞出,跌落在清澈平静的河面上。 初到此地的人,乍一看,都会以为这是一眼清澈的山泉。 捧一捧清泉送入口中,没有山泉的甘甜,而是满口咸涩。 这口卤泉的找到,为夔州盐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剩下的,就是人力。 从“隶籍于井者,以小舟泊飞水”的运水方式,改变为了输卤笕道运输方式。 斑驳的崖壁上,如今被打出一个个紧密相连的柱洞。 源源不绝的卤水,正是顺着这些柱洞上搭建起的输卤笕道,被引入数里之外的作坊之中,那里地势开阔,交通方便,附近还有煤。 竹笕一头连着盐井,另一头则直通作坊里的蓄卤池。 制盐卤水含盐度比海水还要低,如果直接烧制,将浪费大量燃料, 因此还是泼炉印灶法。 “灶以黄泥筑砌,一灶五锅,井水入锅不能成盐,以之浸渍于灶,咸水皆入灶泥之内,次日则掘此灶土,浸水煎熬五日,而灶掘尽。又另行作灶,浸之掘之亦如前法。” 这法子有些粗糙,还是如眉山那般,改用烧过的蜂窝煤球。 简单来说,就是当炉田被火烧到一定程度后,盐工们便不断地将制盐的卤水印入炉田,淋泼在煤球渣上。卤水蒸发水分,使炉渣变成盐土。 如今这里已经半自动化了,有移动的导水竹筒,摇动水车汲水,卤水会顺着管道提升流进导水竹筒,四人人控制皮管,就可以给八口大灶印卤,而免了挑担之劳。 之后就和陵井操作一样了。 一个灶,一天一夜可以产盐三百多斤。这个盐坊,一共八口龙灶,四十口直径逾米的大锅,一天可以产盐近三千斤。 这是可以持续千年的事业,后世八十年代,这里都还在往外出盐。 除去成本,一年三万贯收益。 不过这是苏油主持开发的,不是招募的商人,如今他是官身,因此此处产业属于朝廷。 苏油无所谓,他需要的是盐,不是钱。 夔盐外运,那是大宁监的事情,飞水井用来满足内需就可以了。 再说用仙井盐钞结算,三万贯也不算少了,足足以前两个夔州的赋税。 如今的夔州抖起来了,光商税一年就高达十多万贯。 在苏油卖力推荐奉送之下,著名文人们赞美夔州米酒的诗词陆续到来,于是夔州酒一下成为紧俏商品,酒税又捞了十多万贯。 加上苎麻数万贯,和原木叶蛮的黄金,白银,朱砂,已经是一个中上州的赋税收入。 不过这赋税夔州路得不到,因为答应了四年优惠政策的,这才过去两年。 于是就被苏油拿来给夔州城铺砖石路面,整修各处危房,补贴福田院,招聘学宫和军中识字班的讲授,操练军士演习,置办军器军粮军装,补贴农人稻种禽畜农具,开发山池梯田麻田果林…… 挣钱不容易,花钱还不容易? 眼看着就要秋收,加上粮食这一波,一个上州稳稳的了。 当然上州的州格,除了经济水平之外,还得有田地,人户,丁口来支撑。 这个对别人来说困难而缓慢,对苏油那就太轻松了。 周边熟蛮,成为大宋编户齐民的意愿非常强烈。 是大宋政府不愿意,地方官员也不敢承担这个风险。 他们是夷人啊!一言不合就叛的夷人啊! 可以说整个西南夷羁縻州,只有苏油能做到第一天还在打战,第二天就能将俘虏变为自己的手下。 既有恩,又有威,将部落拆散成一户户有田有猪的小农经济家庭单位后,部落组织一下子就变得非常松散,不再有凝聚力。 再过十年,让天天读着“人之初,性本善”长大的娃子们,再聚在一起攻城夺县,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所以别人不敢,苏油敢,加上大量的工人,耕种官田的官户,人口问题,也将不是问题。 …… 苏轼又来信了,很得意,得意到都忘记了哭穷。 因为他终于小小的报复了陈希亮一下。 老头建了个台子,叫凌虚台,要他写一篇《凌虚台记》。 这下苏轼可算是抓住了机会了,在文章里大放厥词——你这小小凌虚台算什么玩意儿?此地东边,曾经有秦穆公祈年的橐泉台;南边,也曾有汉武帝长杨五祚台;唐代,还有九成宫台,哪个不是一时之胜华丽精美,百倍于你这个破台子? 现在它们在哪里呢? 所以啊老陈,你这台子,迟早也会木有滴,干嘛非得修这么一个台子来夸世自足,过了啊…… 章惇的来信写得比较观,包括了此事的后续。 据说老陈看了文章哈哈大笑:“我待苏明允就好像儿子,对子瞻就好像亲孙子。因他年少暴得大名,这才对他不假辞色。这是害怕他满而不胜,这小子对我有意见了?” 一字不易,将这篇文章刻碑立于台边。 苏轼对老陈的态度由是而改,所以明润你别听子瞻瞎吹,这娃现在正老老实实的当孙子呢。 苏油笑了,对张麒说道:“既然子瞻不哭穷,那我们这次就不给了。”